为什么美国不可能对伊朗开战? 
[ 2007-3-3 0:34:00 | By: 军事迷 ]
 

    伊朗毫不理会安理会决议所设定的期限,不仅继续其浓缩铀活动,而且言辞更趋坚定与强硬。伊朗总统内贾德表示,伊朗对和平利用核能的追求“是一列没有制动与倒车装置的火车”。英国报章近来不断炒作说,美国制定了对伊朗动武的计划。切尼副总统则语带威胁地引述布什的话说:“所有选项都摆在总统的办公桌上。”美国的《纽约人》杂志更是言之凿凿:五角大楼的一个专门小组已经完成了轰炸伊朗核设施的计划;只要布什总统一声令下,即可于24小时之内启动。这些报道予人的感觉是,美国已箭在弦上,战争随时都可能爆发。

    2月24日,美国副总统切尼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讲话。切尼表示,针对伊朗的核计划,美国拒绝排除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 新华社/路透

    不过,如果人们透过这些热闹喧嚣,进行一番冷静的研判就会发现。布什总统在余下的任期内再发动一场战争的可能性不是绝无可能,也是微乎其微的。

    首先,伊拉克之的教训已足够沉痛。3100多士兵命丧异域;4000多亿美元打了水漂。在破财损兵一无所获之后,美国现在想的已不是如何扩大战果,而是如何寻计脱身。一条腿在伊拉克已无法自拔,布什不可能再让另一条腿陷进伊朗。

    其次,即便是美国有心开战,美军也无力赴战。布什年初决定向伊增兵21500人,可至今尚难凑齐,预计要5月份才能最后到位。这里不仅是兵力捉襟见肘的问题,还有军事装备因消耗太快而缺东少西,眼下正受到广泛的批评。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都表明,战前至少要有数个月的时间来进行部队集结与部署。可眼下美国除增派了一艘航母前往海湾外,地面部署迄无动静,并不见部队战前调动的征兆。

    再次,在民间反战浪潮的推动下,美国众议院日前通过了反对布什增兵伊拉克的非约束性决议;民主党现正在考虑两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新决议:其一,通过附加拨款条件来对驻伊美军的使命做出限定,试图以此逼迫布什尽快撤军。其二,修正2002年由共和党撑控国会时通过的总统战争授权法,限制总统发动战争或使战争升级的权力。美国法律规定,总统对外宣战须经国会决议批准。不同于2002年的是,现今国会易手,反战的民主党人掌控了国会的参众两院。民主党人将中期选举的胜利归因于其反战立场赢得了民心,因此将反战看作选民的当然授权而视为已任。可见想要民主党主导的国会通过一纸授权总统动武的决议,无异是与虎谋皮。

    此外,伊战不仅严重地损害了美国的信誉,也损害了其追随者的威望,其领导人无不在国内面临着民意下滑与反战压力,不得不开始与美国拉开距离,考虑撤军。布莱尓首相的尴尬处境与撤军决定即是佐证。前车之鉴不可谓不深,还有哪个国家领导人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参与另一场有违民心的战争呢?最后,在伊拉克的惨痛教训面前,在全世界的反战浪潮之下,期待安理会多数成员国为另一场无义战开启绿灯又怎么可能呢?更何况美国存在一个难以克服的情报障碍:即它尚不能向世界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证明伊朗确在发展核武器。有伊朗克情报失误的教训在前,联合国和世界各国不得不对美国的指控保持警觉与慎重。不可能再轻信美国,任其轻举妄动。

    最后一点是,根据美国有关部门的评估,认为伊朗还需要7到10年时间才能克服其技术困难,取得制造核武器的技术。因此美国还有足够的时间来与伊朗进行外交周旋,这也是它并不急于动武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并不能排除五角大楼已经或正在制定对伊朗的空袭或入侵计划。有关战争计划可能却有其事。美国中央司令部一位高级将领在答本记者提问时曾说,据他所知,还没有对伊朗开战的计划。但他后来也承认,如果五角大楼确有人进行对伊作战的研究,那也不过是作战部门在履行其正常职责。他说,世界各地不时发生种种危机,五角大楼每天都会拟定众多的应急方案,包括作战方案,但那不过是一种日常的备战作业,以备万一罢了,并不意味着定会付诸实施。

    同时,也不能完全排除美国对伊朗核设施进行有限空袭的可能性。但由于上述原因这种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从美国来说,它可以认为是有限的军事行动,但对伊朗来说则与宣战争无异。伊朗领导人已多次表明,伊朗将以全面战争动员来报复来打击美国的全球利益。一部战争史已经表明:战事一旦开始,其规模与进程往往不再由战争发动者的初衷所左右。因此即便是进行了有限空袭,正如诸多美国退休将领和前安全官员所警告的,其后果也将是极为严重的,不堪设想的,布什不会不想到这一点。美国会不会让以色列为其火中取栗?这一点则不太好断定。但以色列难道就会不顾后果吗?

    美国有一批军事专家指出,即便美国真的发动空袭,其摧毁伊朗核设施的目的未必能够达到。一是,伊朗的核设施深藏于地下,美国现有的钻地炸弹还难以达到如此深度。二是,伊朗核设施分布极广,而美国所掌握的情报远不完全。因此,这些军事专家认为,短时间的轰炸不可能摧毁伊朗的核能力;而长时间的反复轰炸也只不过是将伊朗获取核能力的时间推迟数年罢了。而长时间轰炸所引发的后果可能是引发与伊朗的全面持久的战争。这是身陷伊拉克困境的美国所承担不起的。

    白宫发言人斯诺和国务卿赖斯也都已明确表示:美国没有对伊朗发动进攻的计划,也无意与伊朗发生军事冲突。白宫新闻发言人不仅对英国报刊的报道进行了辟谣,而且还表示,朝核问题的进展为解决伊朗问题提供了一个模式。美国政府目前的选择是说服有关各国以推动安理会进一步强化对伊朗的制裁,从而促使伊朗在制裁的威力下屈从。赖斯国务卿表示,只要伊朗停止(她用的不是“关闭”)铀浓缩活动,她愿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伊朗同行进行磋商。应该指出的是,切尼的威胁性言论所引述的不过是布什总统一年前说过的话。布什的最新表态是:“我不明白,怎么竟会有人认为,我们保卫美国的(驻伊)部队,就意味着是要入侵伊朗呢?”因此,人们似可以将切尼的表态看作是布什政府中的一种意见分歧。但自中期选举中共和党败北,自博尔顿和拉姆斯菲尔德等鹰派人物挂冠而去,切尼,这位冷战老战士在美国政坛上就已成为孤家寡人和众矢之的,要求其辞职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其支持率一路跌进入低谷,其影响力更是一落千丈。连他对日、澳两国的出访,也被媒体看作是为逃避特工门丑闻(正在审判中)的官司纠缠。因此,他对伊朗的威胁言论以及对中国的种种质疑,多半都是一种心理失衡和困兽犹斗的表现罢了。

 
 
发表评论:


时 间 记 忆
<<  < 2011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