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U-47 金雕 俄罗斯
Su-47“金鹰”是俄罗斯苏霍伊实验设计局-开放型联合股份公司研制的一种多用途战斗机,是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的技术验证机,1997年9月25日首飞,最早被称为S-32,不久改称为S-37,2002年又被重新命名为Su-47。其设计重点突出在大迎角下的机动性和敏捷性以及飞机的低可探测性,基本的尺寸和重量数据与Su-37类似,机头、机尾和座舱与Su-35相似,起落架与Su-27K相同,采用Su-35/37的4余度数字式电传飞行控制系统。
该机采用前掠机翼,有明显的机翼翼根边条和长长的机身边条,能降低阻力和减少雷达反射信号,改善飞机的起飞着陆性能,在亚音速和大攻角时有很好的气动性能,可增加飞机的航程和高空机动性,并能充分利用复合材料的结构特性。扇形不可调进气口道位于机身边条下方,S形进气道侧面靠近机翼前缘处装有鸭翼。双垂尾略向外倾斜,机身中部有两个大的辅助进气门,并且采用雷达吸波涂料对飞机进行了隐身处理。
2 F-22 猛禽 美国
F/A-22是美国空军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也是目前唯一面世的“第四代战斗机”,它将成为21世纪初的主战机种。它的任务包括:夺取制空权,向美军作战提供空中优势,在战区空域有效实施精确打击;防空火力压制和封锁、纵深遮断,近距空中支援。与第三代战斗机相比,F/A-22飞机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技术特性是:采用全隐身与气动综合布局、持续的超音速巡航能力、过失速机动、短距起降、先进的机载设备和火控系统与综合航空电子系统。
3 SU-35改进版 侧卫 俄罗斯
Su-35最初叫Su-27M(实际上前几架也是在SU-27的机体上改装的)其来源于上世纪80年代苏霍伊设计局对Su-27的改进,其目标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为前苏联空军提供一种可以与西方三代后期改型和三代半战机相对抗的武器装备。主要改进是提高机动性能,采用了三翼面设计,采用性能更好的航电及座舱系统。包括采用NO-11及NO-14后视雷达的RLSU-27火控雷达系统。前苏联在改进Su-27放弃原来的“单纯的空优战机”概念而力图将其改进多用途战机,所以在其翼根增加了各增加一个可以负荷2000公斤的挂架,苏联解体后缺乏银子的俄罗斯将Su-27M也外销,为了增加看点将其编号改变为Su-35,后来在711号装备AL-37FU推力矢量发动机,现将其编号增加为Su-37,也被称为Su-37MR(MR为多用途之意)。
Su-35将于2007年装备俄罗斯空军,生产型Su-35将装备由“土星”公司研制的AL-41F型发动机。
4 F-15K 鹰 美国
F-15是美国麦.道公司研制的双发重型超音速制空战斗机,主要用于夺取战区制空权,同时兼具对地攻击能力,是美国空军的主力战机。1965年开始考虑研制,用于取代F-4“鬼怪”式战机,1968年开始招标,1969年12月选定麦.道公司作为主承包商。首架原型机于1972年7月开始试飞,1974年9月首架生产型首飞,1974年11月开始交付。该机采用正常双垂尾式布局,切尖三欠上单翼,全金属半硬壳机身,翼根下部机身两侧为二元多波系可调进气道,双余度的高权限的增稳控制系统,外加机械备份。F-15主要的设计主要是突出空战格斗能力,具有推重比大、翼载小、机动性好等特点,为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该机装备有良好的机载电子设备,特别适用于近距格斗和超视距导弹攻击。 主要机型有:A型,第一种生产型单座战斗机;B型,由A型改进的双座教练机;C型,增加了载油量的A型改进型;D型,由C型改进的双座教练机;E型,双重任务战斗机;S/MTD型短距起落先进技术验证机等。除美国外,日本、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也装备了这种飞机。第493中队的F-15C和494中队的F-15E参加了1999年3月24日开始的对南联盟实施空袭的任务
5 阵风 法国
“阵风”超音速舰载战斗机是法国达索公司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的。1985年12月14日,“阵风”A飞机顺利出厂,1986年7月首次试飞,装备法国斯奈克马公司的M88-2型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提高到75千牛(带加力)。重新改装后的“阵风”A战斗机依然采用双三角翼加近耦鸭式布局,但总体重量和尺寸都比实验型略有缩小。飞机空重约11吨,机身仍采用传统的半硬壳式结构,机上的主要武器装备有:一门装在右侧发动机侧面的30毫米德发544机炮,14个外挂架为机身下4个、翼下6个、翼尖2个、进气道下2个。该机执行截击任务时,可挂“米卡”中距拦截空对空导弹和“ 魔术”近距格斗空对空导弹;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可挂“米卡”空对空导弹和常规炸弹。根据法国空、海军的不同需要,“阵风”A主要有空军的D型和海军舰载型M型。海军M型的最明显的改进是加强了主起落架,使之能随着舰时所需的6米/秒的下沉速度,前起落架作了修改,使之能适应牵引弹射载荷 和引弹射机构,在机身尾部加装了着舰尾钩,机体结构也作了相应的加强和修改。
6 EF-2000 欧洲联合制造
1984年7月,法、德、英、意大利、西班牙五国国防部长达成协议,联合发展一种90年代用战斗机,命名为“欧洲战斗机”(EFA)。推出了一些机种进行考核,其中主要有英国和法国,英国的EAP(为EFA研制的战斗技术验证机)方案就是现在EF-2000的原型,而法国的方案则是现在“阵风”(Rafale)的原型。经过评估,英国EAP方案获胜。1985年7月,法国由于飞机性能不太适合舰载,再加上发动机选用多国合作的EJ-200型而不是法国的M-88型,退出合作研制计划独自发展,研制出现在的“阵风”(RAFALE)多用途战斗机。但其余四国继续发展,投资比例德国和英国各占33%,意大利占21%和西班牙占13%,并做了一系列的调整,主要是为降低成本,新方案称为EF2000,据估计,EF2000单价为1亿德国马克(6670万美元)。EF-2000于1999年通过全部测试并命名为“台风”,之后参加航空展的EF-2000垂尾上都漆有“Typhoon”字样标志。
7 JAS-39 狮鹰 瑞典
JAS-39“鹰狮”是西欧“三代半”战斗机中重量最轻、尺寸最小、最早投入实用的飞机。该机总订购数为204架,现已交付的数量超过50架。JAS.39“鹰狮”是该机按“一机多用”的原则设计,通过改变数字式机载设备和计算机的程序,同一架飞机可以执行几种不同的任务。该机采用与Saab-37类似的近距耦合鸭式布局,结构上广泛采用复合材料,主翼为切尖三角翼带前缘襟翼和前缘锯齿,全动前翼位于矩形进气道的两侧,无水平尾翼。机翼和前翼的前缘后掠角分别为45°和43°。该机能在所有高度上实现超音速飞行,维护简单,并可在普通道路上起降。可收放前三点式的主起落架为单轮式,向前收入机舱;可转向前起落架为双轮式,向后并旋转90°平放入机身下部。机轮和轮胎由古德伊尔公司制造,有碳圆盘刹车及防滑装置。采用带有附面层隔板的楔形进气道。机身内装自封式主油箱和集油油箱,采用燃油综合管理系统控制
8 MIG-35 俄罗斯
米格-35是米格-29的加大型,方案于1996年公布,安装两台克里莫夫RD-133发动机。米格-35基于米格-29M2设计,作为米格-29K的替代机型。为了提高机动性,采用了三翼面布局,换装了推力更大的RD-133发动机。起飞重量24000kg,最大速度2400km/h,升限17000m,航程4000km。采用1门30mm机炮,可以携带5000kg武器
9 J-10 猛龙 中国
在中国西北某机场上空,两架歼-10战机与“敌”4架第三代战机展开了空中对抗演习。在空中较量了4个回合后,歼-10均先“敌”发现、先“敌”锁定、先“敌”开火,空战对抗取得全胜战绩。据军事专家分析,虽然《解放军报》没有指明4架“敌”第三代战机是什么型号,但除歼-10外,中国目前装备的第三代战机只有苏-27系列战机。据此,新加坡的《联合早报》认为,中国自主研发的歼-10战机的战力,“全面超过了西方仍在服役的第三代战机”。 歼-10是中国空军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和神秘色彩的歼击机,十几年来,人们始终保持着对它的高度关注,盼望着这种国产第三代战斗机早日服役,使我国空军能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据外刊报道,歼-10是在1985年前后开始正式研制的,一开始便雄心勃勃,“10号机”计划非常庞大,从涡轮风扇发动机到机载火控雷达,一切都从零开始准备。后来随着国际关系的变化和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军方不断对性能提出新要求,飞机的名称也从歼-10变成了歼-10A。“当年研制歼-10的第一代人已白发苍苍,当歼-10A首飞时,他们不断流泪”。今年第11期的《兵工科技》披露,最早的歼-10,也称“老歼-10”,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研制了,是一种变后掠翼战斗机,后来因为我国缺乏这方面的技术基础,不得不中途取消。而新歼-10的首次“曝光”是在1994年10月。当时,美国军方声称,他们的间谍卫星拍到了一张模糊的歼-10照片。他们分析认为,歼-10采用流行的带有前翼的鸭式气动布局,外形酷似欧洲的“台风”战斗机和法国的“阵风”战斗机
10 F-18 超级大黄蜂 美国
1976年1月美国海军又与麦道公司签定合同并以麦道公司(现已并入波音公司,称波麦公司)为主与诺斯罗普公司一起联合研制F/A-18“大黄蜂”。后经过进一步的原型机试飞,生产型制造、试飞,到1983年1月初步形成作战能力.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共订购1366架,此外,加拿大订购138架,澳大利亚订购75架,西班牙订购84架,均已部分交付使用.F-18A大黄蜂是单座、双发舰载战斗攻击机。有YF/A-18A/B、F/A-18A、RF-18A、F/A-18B、F/A-18C和F/A-18D等6种型别,共生产了1137架,其中150架是双座教练型,112架是侦察型。
F-18A大黄蜂是第1种生产型,主要用于舰队防空和舰载攻击机的护舰,有些飞机也用于执行空对面攻击任务。
11 SU-27 俄罗斯 OR J-11 中国
国产化的苏-27将命名为歼-11。1993年,双方商定由俄方提供零部件和技术,帮助中国企业联合生产苏-27,基准型号为苏-27SMK。1993年10月中央军委将苏-27正式列入空军装备发展序列,由沈阳飞机工业公司负责仿制生产。1993年11月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与解放军总参装备部联合发出关于仿制苏-27与AL31F涡扇发动机的文件。苏-27战机的改装仿制工作正式全面展开。
在组装仿制和国产化中,在我国出厂的苏-27逐个批次性能有所提高,整机进口的苏-27也不断得到改进,尤其在电子设备方面。相信依靠我国现有某些远远优于俄罗斯的电子技术,国产歼-11最终将采用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安装多个多功能彩色显示器,改进电子对抗能力,增强对地对海攻击能力。
2003年12月6日,歼-11新型号由毕红军驾驶完成试飞,标志着该型号的研制工作进入了全新阶段。新11改型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材料,航电系统与苏-27相比有了较大提高,雷达火控武器均采用了更为优秀的国产产品。至此国产歼-11基本上可以说是大功告成,只欠国产涡扇即可基本实现全面国产化。
12 幻影-2000 5 法国
幻影2000”(Mirage2000)是法国达索飞机公司(Dassault Aviation)研制的轻型超音速战斗机。主要用于截击和制空,亦可执行对地攻击或战术侦察等任务。70年代中开始研制,第一架原型机于1978年3月首次试飞,生产型飞机于1983年开始交付部队使用。
该机与“幻影”Ⅲ相比仍采用了无尾三角翼的气动布局,但应用了电传操纵、放宽静稳定度、复合材料等先进技术,以及大推力的涡扇发动机先进的电子设备,所以作战能力大幅度提高。
“幻影”2000的机翼为三角形悬臂式多染下音翼,前缘后掠角58度,后缘前掠角3度30分。采用两段式全翼展自动前缘缝翼,作战时可变弯度,但在加速和低空巡航飞机需收起。两段式全翼展升降副翼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蒙皮和蜂窝结构,上下偏转角为-16度~+25度,用电传操纵系统操纵升降副翼和襟翼。机翼上、下翼均有一块减速板。“幻影”2000没有平尾。垂尾为悬臂式,前缘后掠角45度,后缘的方向舵为复合材料蒙皮蜂窝夹芯,由电传系统操纵